欢迎您访问郑州兴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阿里巴巴诚信通企业
全国咨询热线:40000-63966
兴邦电子,中国水控机第一品牌

联系兴邦电子

全国咨询热线:40000-63966

售后:0371-55132951/55132952

工厂:河南省 郑州市 高新区莲花街电子电器产业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抓紧落实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要求

文章出处:http://www.singbon.com 作者:梁俊强 人气: 发表时间:2009年03月27日

[文章内容简介]:建设部:抓紧落实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要求

一、政策依据

1、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3、建设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7245)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建科〔200890号)

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建科〔2007249)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建科[2008]89)

720084月,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8、《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 (建科〔2008115)

9、《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建科[2008]80号)

10、《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 (建科〔2008116)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体系不健全

1、高校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责任不明、体系不全等问题

2、节约型校园长效机制的设立,不仅要强调管理机制建设,更要强调具体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3、目前高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以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制定了一些制度,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只是体系还不够完备,尚待健全和创新。

(二)工作内容缺少针对性,工作方法不科学

1不同高校资源消耗的基础条件不同,一些高校缺乏针对自身能耗水耗特点的节能节水改造

2、不少高校的实施方案只是管理手册、实施意见、或者单纯地谈宣传教育,没有总体的规划统筹,没有具体的工作计划、技术措施。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实施,不仅要加大力度推进工作,更要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实质是落实科学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针对校园节约潜力差别明显的情况,建议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

(三)缺乏资金支持

各高校上报的实施方案中多数采用了低成本、无成本改造手段,但对于建设节约型校园而言,仍需要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支持校园基建、修缮资金。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资金渠道需要采用国家补贴、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模式。

如广西民族大学2003年利用世行贷款2000万元,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并通过合理的节水节电措施,将水量从2003246万吨逐年降至2007年的147万吨,节水效果明显。

(四)管理水平不高,缺少考核评估

1、部分高校后勤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节约型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员。虽然在高校建设中新添置或采用了许多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施、设备,但因为维护、使用等专业技术力量跟不上,从而制约了新设施、设备效能的发挥和推广。

2管理办法不多,措施不到位。热计量、电计量、建筑内分项计量等设施不完备和物业人员凭意识凭经验的管理现状,客观上造成了管理上不能用数据说话,目标不便量化考核的结果。存在一部分设备超负荷运行,另一部分设备利用率低甚至闲置的现象。

3、缺乏对节约效果的考核。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评价办法,通过全方位实施管理,才能达到节约目标。

(五)缺乏节约意识

1、许多高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对创建节约型社会思想认识不清,缺乏节约意识。

2、培养和形成节约意识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宣传,改变观念是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础。

(六)节能监管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在高等院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的具体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高等院校应将整个校园作为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对象,部分省市仅是挑选了校园中的部分建筑或部分建筑类型作为审计和公示对象。

二是高等院校应采用每年每平方米的能耗量和每年每个学生的能耗量两个指标来评价其能源利用效率。上报的数据中往往统计指标不完整,难以全面反映高校的能耗数据。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的总体节约目标是

实现已有用能项目人均用能在2005年所耗能量的基础上降低15%

已有用自来水项目人均用量在2005年所耗水量的基础上降低15%

(二)今年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1、国家及地方的工作任务

1)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

2)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密切协作,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指导、督促当地高等学校做好节能节水工作

3)做好节能节水工作的评估

4)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5)认真做好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

2、各高校的工作任务

1)各高等学校应建立以学校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

2)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同志参加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

3)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4)要切实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并建立校内考核评价制度

5)按照属地原则,各高等学校要主动配合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内建筑实行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6)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要率先垂范,为当地和全国节约型学校建设提供经验。

7)各高等学校要根据自身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完成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全面规划,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8)要对本校的能耗和水耗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定耗能和耗水重点环节和部门,以节约潜力大的方面作为工作重点。

9)要在完成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制订详细的节约计划,并切实落实在工作中。

(三)工作路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1.各高校组织开展能耗水耗调查统计工作。

2.对学校内的能耗水耗情况进行审计。

3.学校能耗水耗审计结果,利用学校各种媒体予以公布,接受监督。

4.确定重点用能用水单位,制定各单位用能用水定额,并作为能源管理的依据。

5.认真进行整改,采取无成本或低成本运行措施,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

6.建立并执行相应的用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定期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

7.高等学校节能节水运行管理工作,要纳入国家开展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中。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建设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工作。

l 调研分析的目的是充分摸清学校资源节约的潜力。内容主要包括机制体制、硬件设施和使用方式三方面。

机制体制包括组织机构、实施主体、管理制度、措施体系等,还包括财务支付方式、投资融资能力等。机制体制的调研目标是获得监管体系建设降低资源消耗的潜力。

硬件设施以使用燃气、水、电的源头为对象,采用对资源使用进行审计的方法。目标是获得基础条件降低资源消耗的潜力。

资源使用方式以用途和方法为对象,结合硬件设施条件,对资源消耗加以诊断。目标是获得管理出效益的节约潜力。

l 重视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基础

山东理工大学重视能源审计工作,对电费水费增长量,增长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方案中有针对性的作出具体措施

l 规划的目的是针对校园资源消耗情况和资金准备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约目标。主要内容包括总体目标规划、投资融资规划、阶段目标规划、实施进度计划、保障措施计划等。

l 根据规划分步实施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实施路线建议分解为三个步骤:

1.以建立体制机制、制定制度和管理措施,通过宣传教育推进行为节约,实施无成本和低成本的、投资回收周期较短的技术改造为重点,达到体制和管理降耗阶段节约目标。

2.结合校园整体规划,以投资回收周期适中的基础设施改造、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等为重点,达到技术改造降耗阶段节约目标。

3.以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和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技术改造为重点,实施攻坚改造和化石能源替代阶段,完成规划节约总目标。

山东上报方案近一半的高校安装冷热水Ic卡计费以及宿舍用电管理系统,节能效果明显,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学校用能主体人员——学生的行为节能,宣传也很重要、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节水节电实施方案分阶段,计划有序,资金有保障

(四)工作重点内容

1、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运行监管

1)加强能耗水耗监测

2)加强能耗水耗统计分析

3)加强能耗水耗审计

4)建立能效公示制度。

2、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节水强制性标准

1)各高等学校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节水强制性标准。

2)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节水标准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

3)有关部门对新建学校及学校内新建建筑进行节能节水评估和审查,对未通过节能节水审查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4)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3、开展低成本节能节水改造

1)积极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工作,特别应优先开展低成本或无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

2)进行建筑能耗水耗诊断

3)制定技术经济合理的节能节水改造方案

4)严格履行有关报批程序

4、积极推进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1)针对不同建筑特点和能源消费类型,进行能耗统计、能源审计

2)对既有高耗能建筑的围护结构、中央空调、采暖、照明和用电设备等进行节能改造

3)对用电设备和电力分配系统进行系统性诊断和分析,加装节电设备,实现用电系统整体优化,提高电效。

4)积极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

5)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使用浅层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新技术、新能源,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

案例1:同济大学

科技节能重实效 依托科学技术,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先后建成了学生集中浴室的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电蓄热锅炉、中水处理和回用系统、洗浴废水热回收利用系统、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等。重点落实节能节水措施,校园灌溉用水实现100%非自来水源。新建建筑积极执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超越本地区现行节能目标,率先实现建筑节能65%以上性能设计。改建工程及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合理采用相适应的建筑节能材料及生态、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低辐射节能型外窗、建筑遮阳、屋顶绿化、节能照明,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利用可再生能的地源热泵、利用地道风道的新风预冷(热)空调通风系统、舒适节能的辐射式空调末端系统;结合大空间特点采用的置换空调通风、中庭复合通风系统;有利于城市电网供电削峰填谷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等。这些建筑节能综合集成技术为校园设施的节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节约管理显成效 加强校园设施的节能运行管理为同济大学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学校重点加强了对学生用电、用水的节约管理:学生宿舍、集中浴室装上了智能IC卡,实行了水电缴费校园一卡通,综合效应现显示:节电率和节水率分别高达40%30%以上。

科技节能、管理节能及教育带来的行为节能为同济大学带来了巨大的综合节约效果,2006年全校能源消费比预算节约1200万元,全校形成了以节能和节约资源为荣的良好氛围,同济大学被建设部列入2007年科技计划中全国节约型校园示范项目。

案例2: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完善管理为重点,走出了一条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新路。学校实行节能改造后,每年节约能源经费总额达300余万元。

用能指标量化,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为了使能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学校修订和完善了《北京化工大学节约能源管理规定》,并对校内能源使用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他们引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对校内能源进行合理配置,用经济手段制止能源浪费。通过用能指标量化、能源使用的管理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明确,促进了能源使用单位的自我约束和管理。

具体办法包括:对教学楼用能实行定额考核管理,考核的责任主体为物业管理中心;对科研用能实行有偿使用管理,实行谁用能谁交费,多用多交、少用少交,校内结算;对行政办公空调用电实行定额管理,每台单体空调用电定额524/年,超定额用电按实收费;学生宿舍楼用水实行定额考核管理,考核的责任主体为宿管中心;学生宿舍内用电实行定额管理,本科生每月每间宿舍20度电,研究生每月每间宿舍40度电。超定额用电由学生自己支付;为了稳定学生食堂物价,严格成本核算,学校对学生食堂用能实行定额补贴管理,定额内用能学校补贴50%,超定额部分用能学校对食堂按实收费;校办产业及校园周边的社会用能,全部按照用能合同依法进行管理,避免了用能收费的纠纷。

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学校在做好常规能源使用管理的同时,还对原有用能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002年,学校投资6.2万元对东校区学生浴室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安装了智能型IC卡淋浴计费系统,将学生洗浴由原来2元钱包费制改为凭卡计时洗浴,此项改造节约洗浴用水60%,每年节约能源经费30余万元。

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投资200万元在北校区和东校区建成了两座每天可供1000余人次洗浴的太阳能热泵浴室,学生洗浴基本上实现了从常规能源向非常规能源的转变,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学生洗浴费用始终保持每分钟0.15元的价格,大大低于社会成本,实现了学校节能、学生受益。

水资源重复利用,技改降低供暖能耗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水资源重复利用工程。学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采用化学工程学院杜俊其教授的有关中水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投资300余万元在东校区和北校区建成两座日处理污水400吨的中水站,作为学校水处理专业教学实验基地,将学生宿舍、浴室、洗衣房等废水回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再用于学生公寓冲厕和校园绿化。仅这一项每年就可节省自来水12万吨左右,节约能源经费达60余万元。实现了中水处理、人才培养有效结合。

学校供暖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北京市实行煤改气以后,学校供暖能源经费由原来的每年200多万元增至1000余万元,给学校经费支出造成很大压力。学校领导从2000年起对所有供暖管网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学校供暖管网年久失修造成跑冒滴漏问题。学校还结合房屋维修,对原有建筑的门窗进行了更换,对建筑墙体和屋顶进行保温处理,解决了建筑保温差造成能耗高的问题。改造后学校供暖能源成本由原来的每平方米25元降至20元,每年节约200余万元。按照北京市规定的供暖标准24小时供热;对学生生活区、学校办公室、教学区,实行分时、分温控制。改造后的锅炉运行、系统切换等全部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凭经验手工操作、看天气供暖传统模式。将供暖能源经费由每平方米20元降至16.5元,节约能源经费100余万元。实现了节能技改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本文关键词:节约型校园
回到顶部